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创建于1971年,原名湖北中医学院中药系,1997年更名为药学系。2004年,与湖北药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后改称药学院。2010年,更名为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1985年开始培养中药学硕士研究生,1993年获批中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获批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批中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设有中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24年获批生物与医药一级学科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在校本科生2436人,硕士480人,博士74人,学生共计2990人。

学院师资雄厚,拥有一支以知名专家为核心、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学缘、学历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168人,其中专任教师94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职称24人,副高职称43人,高级以上职称比例超过70%;博导21人,硕导53人,具有博士学位者占83%,硕士学位者占12%。拥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青年岐黄学者、“楚天学者”计划(含楚天学子)9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青年拔尖人才3人,省医学青年拔尖人才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人,享受省政府津贴4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湖北名师、湖北中医大师2人,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2人。聘请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等校外“双师型”兼职教授30余人。

现开设中药学、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药制药6个本科专业。中药学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教育部特色专业,2022年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药学、制药工程、中药资源与开发、药物制剂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近年来,教育教学成果显著,荣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在人才培养方面,学生培养成效突出,培育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士林、著名中医药专家梅全喜、知名企业家尹强等一大批杰出校友,充分体现了人才培养的高质量与多样性。在校学子在国家级、省级各类专业竞赛中屡创佳绩,涌现出“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洪山好人”等优秀典型,展现了德才兼备的育人成效。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药学院已成为我校专业设置合理、培养层次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学科特色优势明显、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学院,药理学和毒理学进入全球ESI前1%,化学、农学、植物学等多学科快速发展;药用矿物学、临床中药学等学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药发掘与产业发展学科群为湖北省“十四五”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10余项,形成以中药学为龙头、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

学院师生牢记“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大力弘扬李时珍精神,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特色,凝心聚力,踔厉奋发,在科学研究、服务地方、成果转化、乡村振兴等方面主动作为、勇担时代使命,取得了丰硕成果。近五年承担了国家级课题20余项,省部级课题40余项,厅局级课题8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部分高水平论文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European Heart Journal等顶级期刊,承担企业横向课题120余项,到账总经费4000余万元,与劲牌持正堂药业有限公司、马应龙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集团中联药业有限公司、九信中药集团有限公司、湖北天济药业有限公司等行业头部企业合作共建湖北省现代中药产业学院。大力倡导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近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一级学会奖5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获批国家发明专利44项。学院主动参与中药材地方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完成蕲艾、川黄连、玄参、天麻等 34个品种的标准制定。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承担宜昌、五峰、恩施、神农架等地蕲艾、虎杖、菊花、茯苓、黄连等中药材种植技术示范与推广,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学院实验室面积8800余平方米,拥有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液(气)质联用仪等10万元以上的设备168台(套),主要仪器设备总值达7000余万元。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中药资源与中药复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6个,湖北省高等学校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三级科研实验室2个、二级科研实验室5个。建有中药现代化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13个,“百校百馆”——湖北“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中药标本馆和药用植物园各一座。现有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和教学协作单位50余家,良好的实验条件和实习实训基地为高素质创新型实用人才培养提供了优越条件。

站在新的起点,药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守育人初心,践行“求真求实、精勤博极”的时珍精神,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科研创新与社会服务能力,努力打造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药学院,为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实施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续写新时代药学教育的辉煌篇章。


(2025年5月)